“目前国际上一致的共识,是如果不存在抗衡因素就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。而耐药导致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成功率下降,基于药敏检测结果来进行临床精准治疗,根除效果理应高于经验性治疗。”5月15日,“2023全国无幽日《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》发布会”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行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蔚虹教授在会上指出。
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在会上表示,根除幽门螺杆菌,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,把预防胃癌的关口前移至幽门螺杆菌的筛查诊断与根治上,是打败幽门螺杆菌的可靠办法。
(资料图)
12万人数据发布:幽门螺杆菌感染总体阳性率40.11%,耐药率大于50%
本次发布的《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》显示,受检的12万人群整体阳性率为40.11%。在耐药率方面,总体人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3.77%,喹诺酮类抗生素(如左氧氟沙星)的耐药率为51.57%。
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春香发布筛查数据
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周丽雅教授表示,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理想效果,是一次根除成功。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像“拦路虎”,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。江苏省泰州市的“健康惠民一号工程”,对区域内12万居民开展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耐药调查,打造了区域幽门螺杆菌筛查的样板,在国内也是首创。
倡导以治疗为导向做幽门螺杆菌筛查
“准确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耐药情况,能极大提升临床诊疗效率。”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、内镜中心主任杨斌表示,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个性化和规范化,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:从群体角度看,规范抗生素应用,可减少抗生素耐药率;从个体角度看,选择合适抗生素,能提高抗生素敏感性。
“提升HP防治意识的知与行”圆桌讨论环节。
目前的药敏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种:一种是通过做胃镜,取胃黏膜标本,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;另一种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,以粪便或胃黏膜组织为样本,去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突变,从而来推测其表型是否耐药。粪便检测是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之一,不仅避开了细菌培养长时间、耗时费力的问题,同时也避开了做胃镜检查。
根据杨斌介绍,在泰州队列开展的同时,杨斌团队也对检测呈阳性后接受治疗的部分受检者进行跟踪,发现144位受检者人中有139例病人经根除治疗后转为阴性,根除率达到了95.2%。
粪便检测幽门螺杆菌+耐药,幽门螺杆菌检测进入2.0时代
国家卫健委“慢病健康管理-癌症筛查早诊培训项目”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,随着泰州12万人数据的发布,及耐药检测新技术的出现,幽门螺杆菌筛查检测开始进入2.0时代。不但可以居家检测,还可以通过一种方法一步确定2件事:一,是否感染;二,是否有耐药,耐什么药。
国家癌症中心/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
“我们在研发上突破了这两个难点:在粪便核酸保存方面,可实现2°C-37°C常温条件下,粪便样本稳定保存至少60天,使居家取样-样本邮寄-实验室检测的模式成为可能。我们也解决了粪便核酸提取过程中去除反应抑制物的问题,实现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灵敏度96.7%、特异性96.27%。”王春香博士介绍,基于这些专利技术,国内首创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应运而生,并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,逐步在医院、体检及个人健康管理、流行病学调查等多元场景中应用。
责编:呼梦瑶
主编:徐婷婷
校对:毛圆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