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宁于振玲:让蒿子面在传承中绽放光彩
6月4日上午,笔者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化广场举办的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“部分展位看到,参展方周围游人如织,场面互动气氛热烈。
(资料图片)
来自中宁的于振玲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一捧蒿子粉,通过和、揉、饧、擀、晾、叠、切、放八道工序,在她的巧手中就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的面条,再配上一勺色泽诱人、肉香浓郁的汤汁便成了当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。
“1米多宽的面张子,母亲就那么随意一折,手起刀落,掌间就切出一根根细如丝线的面条。”于振玲一边切面一边向观众讲解着她的从业经历。
2001年,于振玲下岗了。在家人的鼓励下,她从制作最拿手的蒿子面入手,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。拿着创业的“第一桶金”,于振玲在中宁县城开了一家面馆。
于振玲的蒿子面是纯手工制作,原料地道讲究、掺配合理,汤汁料足味美,许多慕名到她的小饭馆来吃面的顾客,临走的时候会带一些生面条回去。
2007年,于振玲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宁蒿子面代表性传承人。自此,她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,将中宁蒿子面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。打理饭馆生意的同时,她还开展了手工蒿子面制作培训,带动更多人就业。从2011年至今,已培训来自北京、天津、河南及宁夏区内学员近200人。
虽然受疫情影响,近年来,于振玲宅在家中,但她没有闲着,通过微信、抖音等多种线上销售,于振玲又将宁夏的蒿子面卖到了全国各地。(阿甘 本文不代表天天网立场)
猜你喜欢
“虽然很辛苦 但比打工人自由”—一位中卫街头流动小贩的心里话
喜迎十六运|营造浓厚氛围 喜迎体育盛会
雨来了!中卫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有雨
高考期间,中卫市这些路段将实行交通管制,请大家相互转告
宁夏:发现校外违规培训行为,请“随手拍”投诉举报!